孟加拉国海岸带

作为ESPA联合项目的一部分,我们已经在孟加拉国沿海地带收集了约50个可追溯到1950 年以来官方记录的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数据时间序列。图中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增加的GDP和人均收入反映了不断上涨的食品和内陆鱼类生产水平。结果表明,过去20年来,贫困线以下人口规模减少了约10 %。与此相反,非食品的生态系统服务,例如水的供应,水质和土地稳定性持续恶化——至少与20世纪60年代的条件相比是这样的。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气候变化是明显的,比如迟来的季风和升高的温度条件。虽然粮食生产的增加和生态环境恶化之间在多大程度上直接相关是很难判断的,但将稻田改成养虾场几乎可以肯定是增加土壤和地表水盐度的因素。Sundarbans红树林的状态依据当前数据是难以评估的。当地红树林的面积和木材产量似乎相对比较稳定,但树林密度和树种体积的下降表明了过渡的开发或者森林的稀疏化。通过以往发表的内容的初步分析表明,造成这些变化有多重驱动因素,从全球气候变化,新的农业方法,到特定的基础设施发展(如圩田),如Farakka拦河坝,和地方政策驱动的行为(如商业对虾养殖。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指标中的普遍的趋势表明了动态变化的特性以及缓慢变化指标的重要性。因此,理论上来我们可以总结出该区域农业以及水产养殖业系统韧性的降低,并且伴随着由正反馈放大机制所导致的临界变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多。已有证据表明,水的供应,对虾养殖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跨过了临界点。也有证据表明,由高量级事件,如大型气旋,而触发的临界变化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频繁。

图:孟加拉国沿海地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动力学特征,图中为一系列生态系统服务,环境驱动和社会经济指标的标准化时间序列(Hossain等,审稿中)。